从市场表现看,2020年下半年,国内消费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带动实体商业平稳恢复,但国内局部疫情风险仍然存在,聚集型和接触式消费仍有待进一步恢复,实体商业在短期内仍面临下行压力。在调研走访过程中,部分商家表示下半年店铺客流量和经营情况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比上半年有所好转,对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市场保持信心;但也有少部分商家表示经营情况并未能如期恢复,正考虑于合同期结束后退租。“互联网+”时代,实体商铺的社交功能逐渐显现,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推动“种草”、“打卡”等新型消费观念的发展。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市场主力,“科技”、“颜值”、“体验”成为消费市场的关键词,部分升级类产品店铺,例如家电/数码/通讯类店铺、美妆类店铺以及潮玩/娱乐类店铺客流量亦表现较好。此外,受国外疫情影响,出境游受限,部分奢侈品店铺经营情况显着恢复。受线上消费影响,部分服装鞋帽类店铺表现平淡。
从短期供应来看,2020年下半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暂缓开业计划的购物中心项目集中入市,商铺租金指数重点监测的15个城市共有100余个购物中心项目开业;2020年全年15个城市新开而已购物中心建筑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近四成。从长期供应来看,2020年,商铺租金指数重点监测的15个城市商办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共计476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7%。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面积为1375.1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87.0%;二线城市成交面积为338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从成交占比看,一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面积占15城比例由2019年的20.0%上升至28.9%,二线城市占比由去年同期的80.0%下降至71.1%。
需求方面,2020年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幅由负转正,居民消费逐渐恢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消费市场带来冲击,但是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推进取得积极成效,消费恢复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2万亿元,同比下降3.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7.5个百分点;从12月单月情况来看,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66亿元,同比增长4.6%,连续五个月同比正增长。从15类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来看,2020年全年,饮料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粮油及食品类、化妆品类、中西药品类、日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亦呈正增长态势。石油及制品、家具等7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但降幅较上半年均有所收窄,其中金银珠宝类、汽车类、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降幅收窄在10个百分点以上,恢复较快。整体来看,国内的疫情防控效果明显,经济恢复带动就业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长,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都有所增长。
展望未来,2020年下半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促进消费政策不断发力,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消费市场稳定恢复,实体商业亦较上半有所恢复。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局部地区亦存在疫情反弹压力,商铺租金短期内仍处下行通道。展望“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善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消费市场活力持续恢复,实体商业将逐渐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预计未来,我国重点城市商铺租金有望恢复平稳运行态势。
来源:中指研究院